回顧美國的貿易戰「套路」

    2016年11月8日,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大洋彼岸嘅A股連續大漲為其慶功,並向勝選嘅特朗普大大和敗選嘅希拉里阿姨展示了全球獨家、別無分號嘅道賀方式:上市公司川大智勝大漲6%,一度沖擊漲停;上市公司西儀股份大跌9%,一度沖擊跌停。
中美貿易戰
    呢種智障式嘅隔空表白,喺對岸眼里只系個笑話。剛開始中國食瓜群眾們睇墟撼唔嫌事兒大,經常嘲笑佢嘅蹩腳政策和「推特治國」,冇想到上周特朗普發動貿易戰,宛如一記重拳,引爆全國輿論。貿易戰還冇打,昔日為特朗普歡呼嘅A股就率先帶路投降,兩個交易日跌幅超過150個點。
    ——無論子彈射向乜方向,A股總會捂住胸口率先倒地,呢也都系鐵律了。
    打貿易戰呢種事兒,喺中國人睇嚟陌生而新鮮,但喺做了一百年全球霸主嘅美國人手上,就系家常便飯了。事實上,每一個威脅過美國產業結構和貿易收支嘅國家,都被美國嘅貿易炮火轟擊過,其中延續時間最長、交手次數最多、付出代價最大,就系日本。
    日美貿易戰從60年代一直打到90年代初。90年代中期之後,大型貿易對抗基本偃旗息鼓,背景系日本已經掉入了「失去嘅廿年」嘅深淵,美國憑借信息產業再度繁榮。但跟一般人想象嘅唔一樣嘅系:日本嘅失敗,90%系由日本人自己嘅戰略失誤而造成,美國嘅直接打擊只占其中10%。
    用一句簡單嘅話嚟講就系:為了對沖美國貿易戰對本國經濟嘅影響,日本做了一系列錯誤嘅戰略決策,進而喺國內造成了比貿易戰慘重十倍嘅後果,最後錯失了人口老齡化之前嘅戰略窗口期和機遇期,跌落進了「失去嘅廿年」。
    所以,日本嘅案例對中國極為重要,尤其系當時嘅日本和依家嘅中國,都喺人口全面老齡化嘅前夜,稍微不慎,戰略失誤就會影響未嚟嘅整整幾代人。況且1980年代嘅日本已經系發達國家,「失去嘅廿年」里日本國民仍然保持非常高嘅生活水准,呢些條件中國唔具備,所以中國需要更加謹慎。
    本文將通過回顧日美貿易戰,講述呢場戰爭里嘅套路和陷阱,以及日本系點樣喺嘅巨大壓力之下操作變形,最終做出了扭曲而愚蠢嘅戰略失誤。通過回顧呢些往事,才能真正理解現階段高層嘅應對舉動。
    一、起:日美貿易戰歷史回顧
    日美貿易戰肇始於1960年代,激化於1970年代,高潮於1980年代,基本上跟日本制造業嘅重生、崛起、鼎盛三個階段相契合。從1960年~1990年呢三十多年間,日美之間爆發了無數次貿易糾紛,其中行業層面嘅大型貿易戰共有6次,宏觀層面嘅貿易決戰有2次。其中6次行業貿易戰分別系:
    1.紡織品戰(1957年~1972年):日本紡織品從1950年代開始搶占美國市場,系最早進入美國貿易保護者視野嘅日本商品。1957年開始密集通過限制日本紡織品嘅法案,最終以日本「自願限制出口」嘅妥協而告終。
    2.鋼鐵戰(1968年~1978年):日本鋼鐵行業接棒紡織行業,喺1970年代成為對美出口主力,並遭到美國鋼鐵行業工會嘅強烈阻擊,1977年美國發起反傾銷起訴,最終以日本「自願限制出口」嘅妥協而告終,日本鋼鐵業喺10年內被迫3次自主限制對美出口。
    3.彩電戰(1970年~1980年):1970年開始,日本家電行業開始崛起,喺70年後期接棒鋼鐵行業,巔峰時對美出口占彩電出口嘅90%,囊括三成美國市場份額。1977年美日簽訂貿易協議,日本「自願限制出口」。
    4.汽車戰(1979年~1987年):日美貿易戰中最激烈嘅一場。1980年代,日本汽車接棒家電行業,成為日本賺錢高額貿易順差嘅核心產業,對美出口U飆升,對美國就業造成大規模影響,進而導致全美范圍內嘅抗議潮。最終以日本汽車廠家赴美投資、自願限制出口、取消國內關稅等妥協手段告終。
    5.半導體戰(1987年~1991年):喺半導體行業嘅早期,日本憑借低價芯片對美國產業造成重大沖擊,美國以反傾銷、反投資、反並購等手段進行貿易保護,最高時對相關產品加收100%關稅。最終以日本對美出口產品進行價格管制等手段結束。
    6.電信戰(1980年~1995年):1980年代開始,美國用貿易保護條款嚟敲開日本電信行業大門,1985年喺里根vs中曾根峰會上,美日共同啟動了電信行業開放,最終移除咗日本喺電信行業嘅貿易壁壘,系統性嘅開放了全市場。
    上述便系美日之間爆發嘅6次行業層面嘅貿易戰。中國目前遭遇嘅威脅和恐嚇,日本人當年全都經歷過,而且有過之而無唔及,之不過從文字層面,你很難感受到當年兩國行業之間嘅劍掹弩張,下面用三張老照片,嚟讓大家直觀地感受一下當年白熱化嘅戰況。
中美貿易戰
    第一張照片拍攝於1981年3月,圖片中兩個美國汽車工會( United Auto Workers,UAW)嘅工人系度砸一輛豐田卡羅拉汽車。圖中牌子上寫住:如果要喺美國賣車,嗰就得喺美國生產!
中美貿易戰
    第二張照片拍攝於1982年9月,圖片中兩位美國人Jim Coleman和Charlie Cobb系度向一輛日本車揮舞着錘子。呢次砸車系由北印第安納州工會組織和贊助,邀請路人砸日本車,每砸一錘畀1美元,全民嚟玩,多砸多賺。
中美貿易戰
    第三張照片拍攝於1987年7月,圖片中9名美國國會議員掄起大錘砸爛了日本東芝公司生產嘅一台收音機,以此嚟抗議日本向前蘇聯出售軍用級電腦制導多軸銑床。後尾呢段錄像被日本各大電視台反復播放,造成了相當大嘅影響。
    回顧歷史可以睇到,特朗普政府發動嘅對華貿易戰相比當年嘅日美貿易戰,當前嘅量級只能算系毛毛雨。嗰會兒嘅美國群眾也很畀力,愛文斗更愛武斗,除咗冇用U型鎖砸自己同胞之外,基本上能上嘅手段都上了。
    當然,呢些行業層面嘅貿易戰嘅威力,很像李梅將軍投向東京嘅燃燒彈:聲勢浩大卻傷唔了筋骨。跟當年向廣島、長崎投掟兩顆原子彈嚟結束戰爭一樣,美國人呢次也發動了兩次宏觀層面貿易決戰,試圖一勞永逸地解決日本。
    1.結構總決戰(1989年~1994年):1989年美國發起了全行業級別嘅貿易決戰:啟動超級301條款,要求日本開放部分國內市場,並直接夾硬日本修改國內經濟政策和方針,如逼迫日本承諾公共投資開支、修改唔利外企嘅法律、調查商品價格等,最終與日本簽訂了「美日結構性貿易障礙協議」。
    呢度面充滿辛酸往事,比如美國要求日本制定公共事業投資計劃,大藏省官員本想畀口頭承諾蒙混過關,但美方夾硬要求白紙黑字,而且周期要系10年。日本人做了10年400萬億日元嘅計劃送去審閱,被告知要再加30萬億。當時日本副首相講:「唔得惹怒美國,美國要咁講了嗰也冇辦法,再追加30萬億吧。」屈辱至極。
    2.匯率總決戰(1985年):一系列嘅行業貿易戰,並冇改善美國嘅貿易逆差,所以美國又將原因歸結為美元匯率嘅高估。1985年,喺美國嘅主導和夾硬下,美、日、德、法、英等五國喺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嘅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呢就系大名鼎鼎嘅「The Plaza Accord(廣場協議)」。
中美貿易戰
    上便呢張圖,系廣島協議簽署時一張充滿隱喻嘅照片,注意坐喺美國財政部長James Baker高大陰影背後嘅日本財長竹下登,彼時嘅佢並唔知,呢份「協商」得嚟嘅協議,將會引發日本政府一連串嘅政策失誤,最終導致一場史無前例嘅戰略慘敗。
    二、承:陣腳自亂嘅戰略慘敗
    喺歐美嘅軍事屆,一直對於日本有咁一種評價:長於戰術,短於戰略。用中國人嘅大白話嚟講,就系「算小賬特咪清楚,算大帳總系懵查查」。能夠證明呢個結論嘅案例數唔勝數,比如侵華戰爭時放棄沿華北平原自北向南快速推進,而系選擇自東向西沿長江水域進攻。
    喺日美貿易戰方面,事情同樣咁。具體可以用了兩句話嚟總結:
    1.美國發起嘅貿易戰,聲勢浩大天雷滾滾,事後證明並冇阻止日本相關產業嘅崛起,美國貿易不平衡問題也並冇得到解決。
    2.廣場協議後,日元升值導致貿易順差減少,經濟通脹雙雙下行,為了提振內需對沖貿易戰,日本采取了寬松嘅貨幣政策和積極嘅財政政策,最終造成瘋狂嘅地產泡沫。
    對於「貿易戰並冇阻止日本產業崛起」呢個結論,下面嘅3張圖,就可以把呢個結論睇得清清楚楚:
中美貿易戰
    第一張圖,圖中顯示了日本兩大先進制造業電子產業和汽車產業嘅貿易收支變化,反映了呢兩個產業喺全球嘅競爭力。可以很清楚地睇出,兩大行業喺90年代一直保持強勁嘅貿易盈余能力,汽車行業更系一路凱歌。電子行業直到2000年後才開始式微,且敗於台韓而非美國貿易戰。(本圖出自《日本電子產業興衰錄》[日]西村吉雄)
中美貿易戰
    第二張圖,顯示了日美貿易戰最激烈嘅行業——汽車行業,並冇因為貿易保護而改變很多。美國本土汽車公司份額嘅失去一直持續到2000年,與此同時日本汽車占美國市場份額不斷提升(通過大量喺美國設廠實現,本圖出自興業證券王涵研究報告)。
中美貿易戰
    第三張圖,圖中顯示日美貿易逆差問題並冇因為貿易戰而減少,7場行業貿易戰每次都能拉動逆差短暫下行,但很快又被日本收復失地。最後嘅2場系統貿易戰作用稍大,但1985年~1990年嘅年均貿易逆差額仍為1971年~1975年年均額嘅2倍(本圖出自國信證券董德志團隊報告)。
    上述三張圖可以講明一切:貿易戰並冇打擊日本嘅高端產業,也並冇解決美日嘅逆差問題。但日本人喺戰略層面嘅短板,喺應對貿易戰時顯露嘅淋漓盡致,最終國內政策喺美國嘅強大壓力之下陣腳自亂,出台了一系列昏頭政策。後面嘅事情可以用兩句話嚟總結:
    喺1986年~1987年,瘋狂壓低利率,催生泡沫
    喺1989年~1990年,瘋狂貨幣緊縮,刺破泡沫
中美貿易戰
    日本泡沫形成和破滅嘅過程,被中國嘅宏觀決策者反復研究,因此喺點樣打造「花崗岩級別嘅泡沫」呢方面,中國嘅房地產部門已經青出於藍,只有證券監管部門未能領會精髓。2015年嘅股災本質也系一場快速主動加杠桿,快速主動去杠桿嘅災難。
    總結從貿易戰到地產泡沫嘅全過程就系:為了對沖貿易戰帶嚟嘅出口疲軟和順差減少,日本政府貿然用降低利率放松貨幣嘅手段嚟啟動內需,造成了比貿易戰損失大10倍嘅慘重失敗。諷刺嘅系,美國發起貿易戰嘅初衷也未能得到解決,只能講:美國貿易戰冇能解決逆差,但解決了日本。
    地產泡沫破滅對日本嘅影響,並非只系賬面數字咁簡單,佢喺很大程度上重塑了呢個島國嘅命運。30年過去了,憑借東亞模式崛起嘅中國再次嚟到了當年日本嘅境地,此時面對相同嘅套路和陷阱,未嚟嘅每一刻都會系步步驚心。    
    三、轉:中國腳下相同嘅陷阱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正值鼎盛時期,一大批描述日本崛起嘅書籍問世,最知名嘅當屬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 )撰寫嘅《日本第一》(Japan as No.1),以及臭名昭著嘅石原慎太郎撰寫嘅《日本可以講唔》。1980年代,成個國家都處喺一股戰狼般嘅崛起情懷中。
    但後尾嘅事實證明,日本既冇能做第一,也冇辦法講唔,強國邏輯嘅著作被證明系一堆廢紙,只有一本書正確地預言了日本嘅未嚟,嗰就系前《經濟學人》主編Bill Emmott撰寫嘅《太陽終將落下:點解日本無法成為第一》,書中預言嘅人口老齡化、儲蓄率下降、貿易順差減少等最後都成為了現實。
中美貿易戰
    事實上,日本最後一個戰略機遇窗口就系1990年~2004年呢15年。到了2005年,日本人口死亡率首次超過出生率,人口轉為自然下降。從此之後,任何經濟刺激和鼓勵消費嘅手段都系杯水車薪、於事無補。所以,喺1990年~2004年呢個時間段嘅戰略決策,將影響呢個國家未嚟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可嘆嘅系,泡沫破滅後,成個國家喺90年代進入到了辜朝明所講嘅「資產負債表衰退」中:企業和家庭致力於負債最小化,用大白話就系勤力賺錢還債,而非賺錢後投資再生產,呢導致無論點樣降息和寬松,都無法刺激企業投資,導致經濟陷入長期通縮和蕭條。
    更為深遠嘅影響系:泡沫後嘅日本社會陷入一種低沉嘅狀態中,後生不僅更加唔想生孩子,也喪失了60年代~80年代嘅嗰種活力和創新,一代後生被稱之為「平成廢物」。最近更系有《消失嘅100萬日本人——逃避雖可恥但有用》等文章曝光,呢個系日本錯失互聯網時代嘅一個重要原因。
    若果日本當前嘅一個政治家著越回到1985年,佢一定會推動下面嘅呢些政策:
    1.重金鼓勵生育
    2.房地產價格居高唔下
    3.崛起過程被美國阻攔
    4.貿易戰牽一發動全身
    從日本嘅案例中可以睇出,美國嘅貿易戰無法阻擋中國部分產業嘅崛起,因為呢些產業嘅背後系一成個國家嘅工業體系、教育體系和政策體系嘅結晶,冇幾十年根本無法撼動。所以,本身貿易戰並唔得對中國優勢產業造成致命影響(鋼鐵等行業唔算)。
    貿易戰本身會被證明殺傷力有限,但點樣避免「以應對貿易戰嘅名義急病亂投醫」依然很重要,遠非某些媒體所講嘅「爾要戰,便戰」咁豪邁和輕松。中國要極力避免出現日本咁嘅自亂陣腳,比如下面呢些昏招:
    1.為對沖貿易順差下滑,再次啟動房地產:已經有經濟學者提出呢項建議,「地產夜壺論」再次重現江湖。為了應對貿易戰而繼續吹大泡沫,就系當年日本嘅最大昏招,所以認真地講,提出類似建議嘅都應該拉去槍斃。
    2.為應對外部壓力,中斷計劃中嘅去杠桿:中國嘅「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計劃按部就班實施,已經攞得了很好嘅效果,如果被貿易戰所打亂,市場再次出現水漫金山嘅情形,將為未嚟埋下無數地雷。
    3.為拉動和提振內需,再次鼓勵居民加杠桿:中國居民杠桿率雖然唔高,但由於養老和醫療嘅壓力,再次提升空間有限。如果為了拉動內需強行鼓勵加杠桿,將會導致生育率嘅進一步下降。
    4.為應對貿易戰要求,減少對戰略新興產業嘅扶持:中國產業升級嘅關鍵,系需要再出現3個~5個類似通信設備、高鐵軌交嘅高附加值產業,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和集成電路寄予厚望,集中天量資金扶持,絕對唔得因為外部壓力而中止。
    上便系中國應該極力避免嘅昏招,至於正確嘅應對方式,其實老一代領導早就提出嚟過,只之不過呢兩年隨着強國語境嘅涌現和戰狼精神嘅蔓延,慢慢地唔被重視罷了,嗰就系:韜光養晦。
    四、合:永之不過時嘅韜光養晦
    1992年1月2日,第九屆「運籌與健康」老同志橋牌賽喺人民大會堂118廳墟撼舉行,作為橋牌高手嘅總設計師拿下冠軍,同時還獲得了「橋牌大師」嘅稱號,位居6級職業標准中嘅第三級。而喺呢前一天,鐮刀錘子紅旗從克林姆林宮墜落。
    總設計師牌場上嘅老搭檔聶衛平曾用12個字嚟總結佢嘅牌風:「守得緊、攻得狠、叫得准、打得穩。
    老一輩革命家戎馬一生南征北戰,但喺「韜光養晦」呢個問題上啲兒都唔含糊。喺退休之前,佢提出嘅28字方針,字字珠璣:「冷靜觀察,穩住腳跟,沉着應付,韜光養晦,善於守拙,絕不當頭,有所作為。」
    有人會疑問:我哋依家全球第二強了,點解還要韜光養晦呢?其實韜光養晦嘅情況有兩點:一系實力弱小,二系身有硬傷。我哋已經早過了實力弱小嘅階段,但我哋依家系有硬傷嘅,嗰就系人口和債務。
    人口:如果糾纏於貿易戰,10年之後美國人口結構基本冇變化,你卻全面進入老齡化了,該未雨綢繆嘅事情因為戰略精力被分散,冇能集中精力實施。跳進呢種陷阱系否抵?
    債務:如果糾纏於貿易戰,造成地緣政治升溫,進口商品(如大豆粟米等)漲價疊加油價上漲,CPI飆升到3.0以上,經濟全面通脹,美國再連續4次加息,國內利率跟唔跟?如果跟嘅話,過去5年積累嘅債務點辦?
    想清楚呢些問題,就大概知中國應該排除干擾和噪聲,繼續集中精力將「去杠桿、扶產業」等既定方針畀執行下去,唔得讓別人把戰略注意力用套路和佯攻畀吸引開。也能理解點解發展到了今日呢個地步,「韜光養晦」理論仍然適用。
    90年代初期,中國遭遇聯合制裁,在外部壓力最大嘅時刻,鄧公仍然堅持講:「盡管西方七國制裁我哋, 我哋堅持一個方針:繼續同美國打交道,搞好關系;同日本、歐洲國家也繼續打交道,搞好關系。呢一方針,一天都冇動搖過。中國度量系夠大嘅,呢點小風波吹唔倒我哋。」(《鄧小平文選》第3卷)
    的確,當年嗰點小風波都吹唔倒我哋,今日呢些風波更加吹唔倒我哋。鄧公講完呢段話冇多久,就爆發了海灣戰爭,美國尋求中國支持開戰,中美就此緩和。所以貿易戰呢種事情,講唔定呢一秒還喺激烈地隔空嘴炮,下一秒可能就握手言和,呢恐驚就系所謂嘅國運吧。
    國運呢種事情,還真得多求多拜,平時我哋睇到別人賭國運發大財,卻忘記了自己也系國運嘅一份子,呢事兒你冇得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