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垢唔洗走,小心牙周病上身
成日覺得自己刷牙都算勤力,但口腔仲有陣陣口氣、牙縫好似愈嚟愈大?好大機會同牙垢有關。牙垢其實係黏住牙面同牙肉邊位嘅細菌膜,日日都會再長,食完嘢幾小時內已經開始形成。如果唔及時清走,牙垢會吸住食物殘渣同菌,48小時左右仲會礦化變成硬硬嘅牙石,貼到好實,普通刷牙就搞唔掂。
牙垢同牙石有咩分別?牙垢軟腍腍,靠正確刷牙同牙線就可以處理;牙石就好似青苔變石頭,喺牙肉邊同牙縫位最常見,一定要由牙醫用超聲波洗牙先震走。長期畀牙垢牙石刺激,牙肉會紅腫、出血,呢個階段叫牙龈炎(牙肉發炎),如果再拖就會入侵牙周組織,令支持牙齒嘅牙槽骨慢慢流失,發展成牙周病。牙龈炎多數可逆,牙周病一旦傷到牙骨,就算治療後都難完全複原,嚴重可以令牙齒松動甚至脫落。
點樣懷疑自己有牙周問題?留意以下訊號:
- 刷牙或食嘢容易流牙血
- 口臭持久,漱口都難掩
- 牙肉紅、腫、痛,觸碰會不適
- 牙縫變大,食嘢易夾渣
- 牙齒好似開始“郁嚇郁嚇”、咬合變唔同
邊啲人較高風險?
- 戒唔到煙、電子煙:尼古丁會令牙肉血流差,免疫力下降
- 控糖唔穩定嘅糖尿病患者:易發炎、愈合慢
- 長期口幹、經常啜住有糖或酸性飲品
- 懷孕、荷爾蒙變化期、壓力大或睡眠不足
預防牙周病關鍵喺日常口腔衛生同定期檢查。建議:
- 每日兩次,用軟毛小頭牙刷配含氟牙膏,每次至少兩分鍾

,重點清牙肉邊
- 學Bass刷牙法:牙刷同牙面成約45度,微微震動再由牙肉向牙尖掃走牙垢
- 每晚用牙線或牙間刷清理牙縫,尤其係緊密位同牙橋、箍牙附近
- 餐後用清水漱口,減少糖分同酸性停留;夜晚盡量唔好宵夜
- 清潔舌苔,減低細菌同口臭來源;必要時可用含氯己定或精油嘅漱口水短期輔助(跟專業意見使用)
常見誤解要拆解:
- 洗牙會磨薄牙齒?其實洗牙用超聲波震走牙石,唔會磨走牙釉質;感覺“敏感”往往係牙肉發炎本身同牙石被清走後牙面暴露,一段時間會好轉
- 牙肉出血就唔好刷?相反,出血通常代表地方唔夠幹淨,更要溫柔但徹底清潔;當然力度要適中,唔好“刷到有火”
- 口臭用香口膠就得?只係暫時遮掩,冇解決牙垢牙石同牙周發炎嘅根源
除咗居家護理,定期揾牙醫檢查同洗牙都好重要。一般建議半年檢查一次,視乎你嘅口腔狀況同風險,醫生會再訂合適嘅跟進周期。如果已經出現持續流牙血、牙肉退縮、牙齒搖動、口臭加劇,或者感覺咬合唔穩定,就唔好再拖,盡快預約評估。有需要時,醫生會進行深層潔治(俗稱刮治),清除牙肉底下嘅牙石同毒素,配合家庭護理先可以真正控制病情。
記住:牙垢每日都會長,唔洗走就日日爲牙周病鋪路。由今日開始,養成穩定同正確嘅清潔習慣,少甜少酸,遠離煙酒,定期檢查同洗牙。牙齒穩陣、口氣清新,食嘢更自在,笑容都自然自信。你的牙周健康,真係由細微習慣開始守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