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議員倡賣地設限呎條款遏“納米樓”

  香港新聞網4月19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納米樓”數量近年飆升引起關注,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政府賣地時納入限呎條款,抑制“納米樓”。地政總署指出,技術上可探討透過賣地條款指定單位面積,但需政策支持。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稱,限呎變相令買樓有“最低消費”,擔心市民未必能負擔,強調需增土地供應才能解決問題。地產業界人士則認為,市場會因應需求調整單位供應,憂慮政府若限制單位面積,可能適得其反。

  立法會特別財委會昨日討論房屋政策相關議題,多名議員關注近年納米樓數量飆升,民建聯議員劉國勛稱,納米樓不斷增加,反映市場“病態需求”,建議政府在賣地條款加入限制,例如單位最細面積、細單位數目比例等,抑制納米樓。經民聯劉業強建議參考外國,為樓宇制定面積下限。資料顯示,去年全港有691個少於200平方呎的納米樓落成,較前年勁增兩倍多,200至少於400平方呎的單位則較前年增加約66%。

  地產界恐適得其反

  陳帆回應稱,明白市民“上車”壓力大,亦留意到“納米樓”近年趨勢,但他認為若限制樓宇呎數,或變相令市民買樓有“最低消費”,在目前私樓價格與市民負擔能力有“好大落差”下,市民未必能負擔。若在賣地條款加入限制,須小心聆聽社會意見,他強調增加土地供應才能根本解決問題,期望市民積极參與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稍後展開的公眾諮詢。

  地政總署署長陳松青則指,技術上可以探討賣地條款指定單位面積,但視乎會否有政策支持,以制定相關標準。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稱,細單位供應趨升,主因是樓價飆升、政府收緊按揭,增加市場對細銀碼單位需求,但面積少於200方呎的超小型單位,佔整體私樓供應比例不大,一、兩房單位仍是供應主流。

  劉嘉輝認為,市場會因應需求調整供應,政府不宜過度規管,“政府可以限制面積,但價格仍然是市場決定,單位大了銀碼亦增加,那是否人人可以負擔呢?可能導致更多人抱怨難‘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