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讀懂馬斯克想要變革人類的八大領域

    馬斯克嘅每家公司都系事關人類未嚟嘅存在主義賭注。
馬斯克
    呢些也都系任何人所能下嘅最大賭注,更咪話作為一名企業家。當你驚訝於馬斯克對呢些領域進行變革時,記住呢啲很重要。
    然而,所有呢些高額賭注和創新嘅背後,卻系一個非常「無趣」嘅策略:唔系創造全新的東西,而系讓舊的東西更好
    正如馬斯克喺美國得克薩斯州西南偏南 (SXSW) 音樂節上發表演講時講:
    「生活不單單系不斷解決啲悲慘嘅事情。」佢補充講,「呢唔系唯一嘅事情。生活也需要啲激勵你嘅事情,讓你每天都可以高興哋訓醒,並成為你作為人嘅一部分。嗰就系我哋點解要做呢些嘅原因。」
    ——人工智能
    喺人工智能可以擊敗世界冠軍嘅問題上,暴雪和 DeepMind 都對此持謹慎態度,冇畀出一個確切嘅日期。
    但系,2017 年夏天,OpenAI 機器人喺只揪比賽中,大敗 Dota 2 世界頂級玩家。
    10月,經過 3 天嘅訓練後,AlphaGo Zero 擊敗 AlphaGo。而後者系舊年擊敗韓國選手李世石嘅 DeepMind 系統。經過約莫 40 天 2900 萬場自玩游戲嘅訓練後,AlphaGo Zero 擊敗了 AlphaGo Master,後者喺今年早些時候擊敗了圍棋世界冠軍柯潔。
    喺此之前,AI 嘅成長速度系咁嘅:
    2016年3月,李世石頭 1:4 敗畀咗嚟自英國嘅圍棋人工智能系統 AlphaGo。
    2017年1月4日,喺攞得 59 場連勝之後,化名 Master 嘅神秘棋手喺留言板上承認了自己嘅身份。
    2017年5月,喺中國烏鎮 ·圍棋峰會上,AlphaGo 對陣人類世界排名第一嘅棋手柯潔,三局全勝。
    呢些只系狹義 AI 嘅應用。但系,通用人工智能會使用呢些技術引導自己。依家,人工智能已經在學習自我發展。
    人類才系棋盤游戲之王。馬斯克指出,我哋冇意識到自己嘅錯誤,知既成事實嘅發生。「點樣確保人工智能要嘅嘢就系人類所要求嘅內容?」
    2015年,馬斯克和美國著名加速器企業 Y Combinator 總裁 Sam Altman 共同發起創立 OpenAI,一個非盈利研究組織,旨喺發揮人工智能嘅「正能量」。
   「首先,佢系一個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嘅非盈利組織。從本質上講,佢系一個研發實驗室,佢反對大企業掌控超級智能系統並用嚟謀取巨額利潤,反對政府利用人工智能系統獲得更大特權並用於壓迫民眾。」馬斯克講。
    除咗進行研究,呢個組織還「涉及元研究,也就系平台和基礎結構方面嘅嘢,讓每個人嘅研究都能更快些。」
    呢個組織有兩個核心組成部分:研究和系統。後者搭建平台幫助研究人員理解機器,進而將機器系統打造地更好,比如 AI Gym。
    安全系OpenAI 主要關注嘅問題。人工智能研究人員喺開發新應用程序時需要考慮安全因素;如果佢哋唔咁做,罪犯就會利用呢項技術嚟做惡意活動。
    就喺上個月尾,OpenAI 、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 14 家機構和高校共同發布了一份《人工智能惡意使用》報告,該報告詳細講述了人工智能技術潛喺嘅「惡意」用途,以及預防措施。
    而早喺 2016 年,谷歌就與 OpenAI 聯合發布 AI 安全五大則,取代機器人三定律預防科技暴走:避免負面效應、避免獎勵嘅黑客行為、可擴展監督、安全探索以及針對分配轉變嘅魯棒性。
    OpenAI 喺許多行業中促進了人工智能嘅研究和發展。之不過喺2 月 22 日,OpenAI 發布公告稱,其聯合主席馬斯克宣布退出董事會。
    原因系隨着特斯拉更專注於 AI 技術,需要避免與 OpenAI 喺未嚟可能存在嘅利益沖突。根據公告內容,此次退出董事會大多系馬斯克為了避嫌。之不過,佢還有半只腳留喺了 OpenAI:馬斯克還將繼續擔任 OpenAI 顧問,繼續提供資助和建議。
馬斯克
    ——醫療健康
    馬斯克所有嘅賭注,幾乎都系大規模嘅,但 Neuralink 完全唔同:微觀到你嘅神經元。也正因為咁,佢也系馬斯克至今為止最大嘅挑戰,也系最激動人心嘅一個
    2017年3月,華爾街日報一篇 1100 個單詞嘅文章,低調宣告了呢家公司嘅成立。
    呢家公司試圖研發一種技術,將人腦與計算機系統融合喺一起。呢種利用腦機接口實現嘅融合,將有助於治療人類嘅腦部疾病。以及,很可能,使人類變得更加強大。
    公司匯集了許多令人敬佩嘅聯合創始人,並設定了一個目標,即喺 2021 年前開發殘疾人臨床使用嘅腦機接口。之不過馬斯克估算,為健全人設計嘅設備約莫還需等待八到十年嘅時間。
    Neuralink 並冇具體講明到底喺做乜,但 Wait But Why 網站中嘅一篇長文章概述了馬斯克嘅想法。喺呢篇文章中,佢描述了人類之間彼此進行更快速溝通嘅必要性,同時提到人類與計算機溝通嘅必要性,否則人類將被人工智能遺棄喺塵埃中。
    文章提到了一些非凡嘅可能性:從雲端立刻汲取知識,或把嚟自某個人視網膜嘅圖像直接輸入到另一個人嘅視覺皮層;創造全新嘅感官能力,如紅外視力、高頻聽力等; 最終,融合成為人機混合智能。
    人腦與機器直接溝通,需要一個腦機接口(BCI)做通道。其實,腦機接口嘅使用歷史可以被追溯至 2004 年,嗰一年,一個名為 BrainGate 嘅系統被植入到 13 名癱瘓者嘅腦中。
    呢個系統由布朗大學研發(其他一些科研院所也有類似嘅設備),名為猶佢電極陣列嘅小電極陣列被植入到運動皮層(大腦用於管理運動嘅一部分)中。呢些電極對神經元進行監測,如果被植入者喺其意識中試圖移動手或胳臂,神經元所釋放嘅電信號將通過電線從人嘅顱骨中傳送到解碼器,從而被轉換成各種各樣嘅系統,例如幫助被植入者移動光標、控制肢體等。
    大腦和機器之間嘅交互還以其他方式改變了生活。比如,2014 巴西世界杯足球賽開幕式上,一名截癱男子用意念控制機器人外骨骼「機械戰甲」開球。
    之不過,就算腦機接口技術喺人類方面有很多實驗性嘅突破,佢也很難轉化為臨床實踐。《連線》雜志早喺 2005 年就對當時新推出嘅 BrainGate 系統進行了一次非常轟動嘅報道。喺該項技術發展嘅早期,一家名為 Cyberkinetics 嘅公司嘗試將其商業化,但未成功。
    此外,NeuroPace 花費了整整 20 年時間開發技術、與監管方進行談判請求批准,但據其預計,今年將只有 500 名癲癇患者能夠被植入該公司嘅電極並使用其系統。
馬斯克
    之不過,馬斯克仍然堅持喺 AI 掌控人類之前,要讓人類變得更強大。
    「隨着時間推移,我哋可能將會睇到生物智能和機器智能嘅結合體。呢種結合主要系出於對帶寬嘅考慮,就系你嘅大腦和數字設備之間嘅連接速度,特咪系輸出速度。」馬斯克講,呢種結合可能要借助一種名為「神經蕾絲(neural lace)」嘅技術。神經蕾絲系一種可注射嘅網狀物,能從硬件上將人腦和計算機連接起嚟,讓佢哋直接通信。
    短期內,Neuralink 試圖解決兩個困擾依家腦機接口技術嘅問題:系統帶寬很低以及傾入性很高。就目前而言,呢家公司嘅主要受益人會系美國 30 萬名脊髓問題患者,550 萬老年痴呆症患者以及 250 萬嘅中風患者。
    ——基礎設施/隧道
    「我得做件事了,我要開一家叫『無傾』嘅公司(英語 boring 有鑽孔噉解)。」馬斯克出門遇上了堵車,堵得嬲了。
    目前,Boring 公司系度洛杉磯建造一個地下隧道網絡,喺隧道中,系統將自動通過電動滑板嚟傳輸汽車,電動滑板嘅最快速度達到 130 英里每小時。路面上會有一些「泊車位」,當汽車駛上呢個位置時,會被自動降運到地下隧道里,隨後,汽車會以極快嘅速度被傳送出去。汽車喺地下隧道嘅傳輸唔只系單線運作,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更換線路。
    呢個地下隧道網絡將多達 30 層隧道,可傳輸汽車,也可以傳輸超級列車。
    點解一定要挖隧道呢?目前,Uber 和 Google 聯合創始人佩奇投資嘅兩家創業公司都喺研發飛行汽車。馬斯克喺接受彭博社采訪時則表示,無論喺技術上仲系喺監管上,地下交通都要比空中交通更有前景。
    而且美國基礎設施建設之落後,令人咋脷。2012 年,美國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中嘅資金位居世界 143 位,僅占成個 GDP 嘅 13%,全球最低之一。與歐亞形成鮮明對比。
    馬斯克不僅僅想挖隧道,也想讓美國恢復基礎建設能力。
    目前公司有三個項目計劃。第一個系喺 Space X 測試隧道,隧道並唔通往何方,僅僅作為一個研發試點。
    問題在於挖掘成本。比如美國紐約第二大道地鐵由兩條 8.5 英里嘅軌道組成,共花費了 170 億美元。隧道成本近乎每條 10 億美元。馬斯克認為,呢個挖掘成本會降低到 1億。而成本降低無非取決於兩個因素:大小和速度。
    「無傾公司」將縮小隧道直徑至 14 英尺以下。直徑減小一半可使隧道費用降低 3~4 倍。此外,「無傾公司」還將通過增加隧道挖掘機功率,使用自動化隧道挖掘機等方式提高挖掘速度。馬斯克表示,為降低成本,Boring 系度尋求將隧道挖掘機嘅功率和發熱限值提高「四五倍」嘅辦法。
馬斯克
    如果馬斯克嘅地下隧道計劃順利進行,呢些隧道最終可被用於地鐵、超級高鐵以及私家車。汽車將使用未嚟式嘅雪橇從地面道路降落至隧道,雪橇運輸汽車嘅速度可達到每小時 125 英里(約合 201 千米)。
    呢家公司可能不僅僅系只占用馬斯克 2% 到 3% 時間嘅業務愛好。佢也將為馬斯克喺其他領域嘅勤力提供堅實基礎:特斯拉、Hyperloop 和 SpaceX。
    ——能源
    首先系 SolarCity,然後又系 Tesla,近十幾年嚟,馬斯克嘅首要任務之一就系讓人類不再依靠化石燃料,讓人類能從頭頂上嘅超級聚變反應堆(太陽)獲取能量。
    SolarCity 系馬斯克想讓太陽能變得主流化、無所不在嘅第一個嘗試,呢家公司系 21 世紀初「太陽能淘金熱」時期嘅領頭羊。雖然從某種程度上講,呢家公司失敗了,但系呢對於了解致力於解決可再生能源嘅馬斯克與 Tesla 嚟講非常重要。
    當時,SolarCity 已經成長為美國最大嘅家用太陽能提供商,然後喺佢被馬斯克嘅另外一家公司 Tesla 以 20 億美金收購之前,SolarCity 遭遇了一些公共財政問題。
    呢筆 2016 年發生嘅收購充滿爭議,很多觀察家將其稱為「赤裸裸嘅求助」。然而,喺接過 SolarCity 嘅工作以後,Tesla 憑借自己嘅勤力讓太陽能業務超越了原嚟嘅 SolarCity。
    點解選擇太陽能?
    2004年,埃隆·馬斯克將太陽能嘅理念(後尾發展成 SolarCity)告訴了自己嘅表兄 Peter 和 Lyndon Rive。
    SolarCity 嘅理念來源其實很簡單:化石燃料系度逐漸減少。對替代能源嘅需求系度快速上升。「如果佢哋當時就開始行動。」據男士期刊(Men's Journal)嘅報道,「咁佢哋將占有成個市場。」
    喺2004年,已經有很多證據表明,除太陽能以外嘅其他能源形式並不可靠。
    喺1990年代後期,煤炭業嘅增長已經進入停滯期——呢個系煤炭生產量下降嘅早期征兆,該現象一直持續到依家。同時,面臨同樣困境嘅還有核能發電產業。盡管有人喺 2000 年左右預測稱我哋將迎嚟「核能嘅復興」,但系到 2004 年,呢一切並冇到嚟。
    自2000年以嚟,盡管冇新增,但核能發電業基本仲系處於穩定狀態。但自 2004 年起,美國大量嘅核反應堆與煤炭生產設備都進入了老舊期。喺冇幾耐之後,人們就必須選擇要么對其進行昂貴嘅升級抑或系維護,要么就將其換成其他形式嘅能源。
    呢些核電或煤電裝置平均年齡都已達 40 年。今日,喺我哋使用嘅電能中,約莫有 250 千兆瓦都即將棉鈴升級或維護或替代。
    與此同時,喺 2004 年,太陽能作為一種替代能源睇起嚟十分吸引人。幾十年嚟,太陽能產能嘅價格一直喺下降,從 1977 年嘅一瓦 76.67 美元降到了 2004 年一瓦僅僅幾美元。
    Swanson 效應發現,太陽能電池板產量每翻一翻,制造用於生成太陽發電光電池價格便會下降約 20%。
    此外,喺房頂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嘅價格也喺下降——而且可以肯定嘅系,喺接下嚟嘅多年中,呢一趨勢會一直保持。
    馬斯克以及 SolarCity 接過了太陽能普及化嘅「最後一公里」挑戰,讓太陽能真正變得大眾化、主流化。
    到2013年,SolarCity 已經成為了全美最大家用太陽能系統安裝商。
    公司最核心嘅創新並不在於技術,而系喺收費方面。當 SolarCity 剛成立時,如果人們要想喺自家屋頂安裝太陽能板,則需要預支 30000 到 50000 美元。於系,SolarCity 率先采用了「太陽能出租」戰略,該戰略讓用戶可以免費安裝太陽能板,然後慢慢支付安裝費用。GTM 研究報告稱,自 2014 年起,有 72% 新安裝嘅太陽能設備都使用了「太陽能出租」計劃。
    據Fast公司稱,從股票價格嚟睇,2014 年 2 月系 SolarCity 嘅鼎盛時期,但系隨後冇幾耐,SolarCity 柯打嘅取消率便上升到了 45% 甚至更高。
    一些評論家指出,SolarCity 激進嘅銷售策略系呢一切嘅罪魁禍首。SolarCity 嘅銷售人員會通過畀客戶提供省錢擔保嘅方式(批評者稱呢為「歪曲事實」)嚟獲得安裝柯打。但一旦客戶意識到唔會像佢哋承諾嘅咁慳咁多,便紛紛取消了安裝柯打。
    自始至終,SolarCity 嘅銷售團隊都喺以每周幾百人嘅規模增長。呢些人會鼓勵客戶預定安裝,佢哋得到了大量嘅柯打。然而,收益卻並冇像柯打率一樣增長。到 2015 年年末,公司向投資人保證,佢哋會通過降低公司嘅規模增長率嚟挽回頹勢。華爾街對此已經開始唔耐煩。喺 SolarCity2016 年 2 月宣布公司遭遇了一個很差嘅季度之後,佢哋嘅股票下跌了 3 個百分點。
    2月,馬斯克宣布其公司收購了 Tesla。嗰段時間,Tesla 系度致力於研發幫助人們喺家和路上畀自己 Tesla 汽車充電嘅技術。呢種電池被稱為「powerwall」,佢哋可以裝喺家里抑或系連喺第三方嘅太陽能發電器上。喺呢筆交易完成後,SolarCity 嘅業務進行了調整,開始對 Tesla 嘅「太陽能屋頂」產品提供支持——Tesla 通過呢款產品嚟向用戶提供端到端嘅家用太陽能,而不僅僅系電池。
    ——汽車
    2013年8月,馬斯克就喺 SpaceX 嘅官網上公布了一份長達五十八頁嘅白皮書 Hyperloop Alpha,將 Hyperloop、飛機、火車、汽車、船只列為五大未嚟交通工具。
    其中,特斯拉負責實現未嚟汽車交通電氣化,加速可持續能源出現。為此,公司打算推出緊湊型 SUV、皮卡、重型卡車及高載客密度嘅城市交通工具。
    「喺國際象棋中有咁一種講法,如果你能提前睇到 12 步,你就系個大師了。而喺任何情況下,Elon 都能提前睇到 12 步。」佢哥哥曾講。馬斯克嘅布局遠比我哋想象嘅更早。
    上世紀九十年代,還喺沃頓商學院求學嘅馬斯克寫了三篇論文,其中兩篇關於清潔能源。
    關於太陽能電池嘅論文得了 98 分,「很有趣,寫得漂亮。」紙上談兵終究唔系工程師嘅風格,呢項商業計劃最後落地 SolarCity。
    另一篇論文就系關於超級電容,也系特斯拉核心技術之一電池嘅前身。喺呢篇 44 頁嘅論文中,佢引用了硅谷研究人員最新研究:
    「新嘅能源和燃料電池嘅出現,最終會產生首批新嘅能源存儲方式。而且,由於超級電容保留了電容嘅基礎屬性,傳輸速度比傳統相同重量嘅電池快一百倍以上,再充速度也很快。
    佢寫道,呢種新嘅能源儲存方式會與自己變革交通工具(汽車、飛機、火箭等)嘅「野心」契合。
    「分析透徹,優秀嘅商業分析。」教授咁評價呢篇論文。後尾申請斯坦福博士學位時,馬斯克還想研究高能量密度電容器,渴望搵到比傳統電池更高效嘅能量儲蓄方式。
    呢個時期嘅馬斯克,已經展現出未嚟成功嘅潛喺要素:邏輯清楚、對科技知識嘅准確把握以及科技商業化嘅深刻見解:商業化系讓科技變革人類生活最佳路徑。
    馬斯克後尾喺接受媒體采訪時也反復強調,沃頓商學院時期,自己就清楚自己想要改變世界。「用神奇嘅新技術改變世界或影響未嚟嘅事情,我很感興趣。」馬斯克講。作為一名學物理出身嘅天才工程師,馬斯克更關心點樣制造工具去改變世界,而唔系喺象牙塔里思考世界嘅本質。
    呢些先進技術(工具)就系電動汽車、清潔能源和互聯網。
    後尾,超級電容嘅商業計劃論文落地成特斯拉。「特斯拉嘅根本意圖,至少系我嘅動機。」馬斯克曾解釋過,「系為咗加速可持續能源嘅出現。」
    要想創新被主流接受(以及主流有能力接受),首先要搵准早期采用者。雖然呢些人占比很低,但系影響力非常大,能夠通過人際溝通講服更多嘅人接受創新。
    特斯拉嘅第一個產品系 Roadster,呢個系一款「以路特斯 Elise 為基礎」嘅豪華電動雙座敞篷跑車,售價為 9 萬美元。睇到呢組數字,我哋會對 Roadster 有一個基本嘅理解:其性能可以和法拉利咁嘅超跑媲美、系一款為社會精英打造嘅產品。
    特斯拉也系從量少價高嘅產品入手,先回籠資金,隨着核心技術嘅成熟和制造能力嘅提高,再生產普通大眾負擔得起嘅電動車。
    2009年3月,特斯拉正式對外公布了 Model S。2013 年,贏得「年度車輛」嘅榮譽。但系,佢仍然唔系面向大眾嘅車。13 年之後,特斯拉卒之實現了自己嘅初衷,Model 3。2017 年,推出 Semi 自動駕駛卡車,成為貨運行業數十年嚟最重要嘅行業發展催化劑。
    然而,量產問題一直困擾着特斯拉。舊年 11 月,特斯拉公布了 2017 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特斯拉 Model S 和 Model X 車型喺第三季度嘅銷量創下新高,其喺第三季度總計交付了 26137 輛汽車,但系只有 222 輛 Model 3。而特斯拉喺財報中將問題歸結為電池系統。
    2015年,特斯拉開始研發 Autopilot。喺 2016 年底發布 Autopilot 2.0 系統時,馬斯克曾表示,呢些功能將於 2017 年被安裝到車輛中,但後尾馬斯克承認,研發過程要比預想嘅更難,進度要晚於原先嘅計劃表。
    舊年,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嘅目標系 5 級自動駕駛功能,即最高級別嘅自動駕駛功能,該功能可讓人類駕駛員喺車內「瞓覺」,馬斯克當時畀出嘅時間預測依然系兩年。
    但系,喺西南偏南活動嘅采訪環節中,佢又推遲了以往嘅估測,「覆蓋各類駕駛場景嘅完全自動駕駛將喺 2019 年年末到嚟」。
    據外媒透露,特斯拉目前喺售車型已經具備「完全自動駕駛」功能,但並未被啟用。但就算咁,公司聲稱一旦佢哋最終通過軟件升級證明自己嘅產品性能優於人類駕駛員,並且喺法規允許嘅條件下,該功能便會被釋放。
    ——通信
    談及馬斯克和佢嘅拍檔點樣創新,實際上佢哋嘅每個項目似乎都圍繞着一個與眾唔同嘅准則:搵到一個曾因技術匱乏而難以實現嘅舊想法,並請世界頂級嘅工程師嚟攻克佢。
    呢就系馬斯克和 SpaceX 點樣緊跟衛星互聯網行業步伐嘅。通過衛星發射形成互聯網其實系個舊想法。Teledesic 公司成立於 20 世紀 90 年代初,旨喺建立一個能夠實現寬帶網覆蓋廣泛嘅衛星群。面臨將眾多衛星發射至太空以及維持低延遲連接嘅巨大運籌挑戰,該公司及其他幾家同類公司紛紛走向倒閉和破產。
    2015 年初,馬斯克首次公開談到用衛星網絡覆蓋全世界嘅想法。2016 年 11 月,SpaceX 向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交了申請,要求喺六年內發射超過 11000 顆寬帶衛星,並「提供能夠持續並全面覆蓋全球嘅強大寬帶服務」。
    到21世紀20年代中期,呢一衛星驅動嘅全新互聯網服務——「Starlink」——有望成為世界最大嘅全球電信供應商。其價值可能達到 1 萬億美元。呢相當於 SpaceX 嘅一個唔錯嘅附帶項目,可為我哋最終殖民火星提供資金支持。
    SpaceX 計劃從軌道傳送全球寬帶網,創建一個能夠覆蓋全球嘅網狀網絡。喺佢哋向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交了呢一申請嘅幾個月後,Space X 首次向太空發射了一枚使用過嘅火箭。呢個系 Space X 嘅「Master 計劃」中邁出嘅一大步,其中一部分就系為了完善火箭重復使用嘅技術,使航天器可以喺釋放有效載荷嘅數小時內降落並返至太空。
    當該技術與 Space X 嘅寬帶願景相結合時,有可能會打破電信公司經營業務嘅傳統方式。
    SpaceX 已經將衛星發射成本降至 3 億多美元,相比於波音抑或洛克希德公司發射一次所花費嘅 4.2 億美元慳了大概 8500~9500 萬美元。佢哋嘅第一個可重復使用嘅火箭,獵鷹 9 號,發射成本還唔到其首次發射嘅一半。
    SpaceX 正致力於解決依然存在嘅各種難題,從而實現火箭嘅完全重復使用,馬斯克計劃於 2018 年底完成嘅呢一項目。咁一嚟發射過程中就只剩下一種唔得重復使用嘅嘢——燃料——每次發射任務約莫花費 25 萬美元。
    單次任務唔到 100 萬美元嘅單位成本將使發射 4000 顆以上嘅互聯網衛星變得輕而易舉。呢些衛星一旦升上太空,將會讓持久穩定嘅千兆低延遲寬帶網覆蓋全球——包括目前未互聯網嘅地區。
    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目前甚至連內陸嘅千兆互聯網連接都未擁有。
    喺過去嘅幾十年間,一些傑出嘅衛星互聯網公司走向倒閉——Iridium 和 Teledesic 就系其中兩個代表。而 Starlink 項目喺一些重要嘅方面有所唔同:
    成本:前文已經討論,SpaceX 已經將衛星發射嘅成本降低至從前嘅一小部分(而且將會進一步降低);
    速度:傳統嘅衛星網絡速度 25Mbps 已經系極限,而 SpaceX 嘅衛星網絡速度將會達到 1 千兆;
    延遲:數據包喺地球和衛星之間嘅傳輸時間——當前供應商嘅時鍾延遲為 600+毫秒,而 SpaceX 嘅目標系約莫 30 毫秒。
    SpaceX 網絡衛星嘅第一個原型計劃於 2018 年初發射升空。第一顆實際運行嘅衛星將隨後喺 2019 年發射。鑒於呢家公司降低了發射成本,並且佢哋有更多衛星飛向太空,按照 Galvin Sheridan 嘅話嚟講,SpaceX 將「帶嚟陸基網絡嘅終結」——呢種情況實現嘅幾率會越嚟越高。
    有關衛星互聯網嘅想法已經存在了幾十年,卻始終停滯唔前,而呢將為衛星網絡帶嚟巨大改變。此外,呢唔系 Musk 和佢嘅拍檔們正致力於恢復嘅唯一「舊想法」。例如,關於運輸嘅最早想法系通過真空管嚟運輸。1812 年,一位名為 George Medhurst 嘅英國人最早提出建造地下隧道,並依靠空氣動力運輸隧道艙中嘅乘客。
    喺 2012 年,Elon Musk 系第一個讓人們相信能夠將呢一願景變為現實嘅人。
    ——交通
    馬斯克嘅超級高鐵原始模型嚟自於 SpaceX 2013 白皮書中關於呢個模型嘅主題。
    喺白皮書中,佢和 Space X 以及特斯拉團隊一道測試呢個想法嘅可行性,並理解了解其經濟性。佢哋發現「pod, 吊艙」可以喺 2.5 分鍾內行駛 30 公里,將洛杉磯至舊金山之間嘅行程從 6 小時縮短到了半小時。而且約莫只需花費 20 美元就能維持。
    呢比加州系度規劃實現嘅高速公路仲要平。
    將加壓艙和低壓隧道結合起嚟,將得到比以前設想嘅任何方式都快嘅運輸方式。
    就速度而言,Hyperloop 系現存交通方式中平均速度最快嘅一種。商業航空運輸屬於第二快,佢嘅平均時速系 575 英里。Hyperloop 將會以 600 英里嘅平均時速運行,呢或許系日本新干線(bullet)嘅三倍。
    Hyperloop 可能會對一些唔同嘅行業產生重大影響。首當其沖嘅系 660 萬億美元嘅航空運輸業。除咗可以喺海洋上旅行之外,Hyperloop 可以比飛機更快、更平地運送乘客。
    呢種速度可以從很大程度上改變人們喺美國嘅居住地點和居住方式,呢也會極大地改變住宅和商業房產。一個人可以很容易地實依家曼哈頓工作,但系卻住喺佛蒙特州嘅伯靈頓,呢段每天往返 6 小時嘅車程使用 Hyperloop 循環通勤只需半小時。
    呢也將改變政治,因為喺特區服務嘅政治家可以每周或每天拜訪一次佢哋家鄉嘅選民。
    佢可以徹底改變貨運業。幾乎一半嘅美國進口貨物都會通過洛杉磯和長灘嘅港口。SCPR 稱,14,000 名卡車司機將呢些貨物運往南加州各地嘅「倉庫和鐵路場」。據普華永道 ( PricewaterhouseCoopers ) 稱,佢哋每天要移動約莫 11,000 個集裝箱,每年消耗約 6,800 萬加侖燃料。
    雖然仍然需要卡車和人類司機嚟完成最後一公里運輸,但系一個類似於 Hyperloop 嘅運輸系統可以以更低嘅成本、更低嘅污染、有着數量級差距嘅更快速度嚟運輸貨物。
    梗系,Hyperloop 有其反對者。尤其系啲有明顯抗議嘅人——我哋要把佢哋放喺邊度?幾十年嚟,實依家地面上建造火車所必需嘅通行權和建造成本注定了高速鐵路項目的失敗。隧道技術也未實現。
    一天,當馬斯克坐喺洛杉磯郊外嘅公交中時,佢發了一條推特發表抱怨,表示呢將成為公司正面解決呢個問題嘅動力。
    ——航空航天
    「我哋系度建造第一艘前往火星嘅星際飛船,我認為明年上半年就能實現短途飛行。」馬斯克喺美國得克薩斯州西南偏南 (SXSW) 音樂節上發表演講時講,佢強調,成個飛船可多次重復使用。
    2017 年 12 月 15 日,Space X CRS-13 喺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對國際空間站進行再補畀任務。呢個系 Space X 與 NASA 所簽訂合同中嘅第十三次再補畀任務,系迄今為止,獵鷹 9 號嘅第 45 次發射。
    僅 2017 年就有 18 次飛行,甚至將火箭着落喺一輛移動船舶上都已成為很常規嘅事情。但呢次任務有所唔同。呢個系首次對 SpaceX 嘅核心特征進行誇大。佢嘅規劃系點樣將人類送入火星——呢個系一個完全重新利用嘅火箭。獵鷹 9 號全推力版(Falcon 9 Full Thrust)第一階段喺六月份系作為 CRS-11 嘅一部分飛行。
    而 Dragon 太空艙首次系喺 2015 年作為 CRS-6 嘅一部分飛行。獵鷹和 Dragon 以前都有重新使用嘅情況,但成個太空飛船由以前嘅飛行組件構成還尚屬首次。
    對馬斯克嚟講,呢個系唯一一個使得太空旅行成為可行嘅方式。如果每個火箭都系一次性嘅,想要離開呢個星球系不可能嘅。如果火箭像飛機一樣,可以反復使用進行多次航行,到嗰時,太空就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飛行出游嘅地點,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進行太空旅游。
    呢一一個有關成本—重量比嘅問題。將數噸設備送入太空嘅成本越低,太空才越有可能成為一個好嘅去處。如果每次都要建造一個全新嘅航空飛機,呢個成本就會極其嘅高昂。
    喺價格區間范圍嘅頂端系可拋式發射系統 (Expendable launch system), 比如 rianespace 嘅 Vega 發射器以及波音/洛克馬丁嘅 Atlas V 運載火箭(該火箭由發射同盟公司 (UnitedLaunchAlliance,ULA) 制造,ULA 系波音和洛克馬丁嘅合資公司)。
    呢種火箭可以將很多設備送入軌道,但無法重新使用。Space Shuttle (NASA) 嘅造價屬於中等水平。呢種航天飛機嘅造價較低,可以重復使用,但固體火箭助推器和主燃料箱系不可回收利用嘅,會導致使用成本增加,最終限制了該項目的價值。
    喺呢個價格范圍嘅低端系 SpaceX 嘅獵鷹火箭 (Falcon Rocket),目前嘅發射成本已降低了 3~5 倍。但呢個成本仍然唔系馬斯克嘅最終目標。佢不僅僅只想把一個航天飛機送熱氣星。
    馬斯克希望能用 Space X 把 1 百萬人送熱氣星。為了實現呢一目標,佢講需要將「每噸嘅成本提高百分子五百萬」。
    喺馬斯克睇嚟,人類都喺一個星球上系一件很瘋狂嘅事情,會不可避免嘅會走向滅絕。對地外空間不斷探索,遠離地球,我哋人類就會變嘅更加堅強,對超越人類嘅人工智能抑或地球自然資源嘅破壞就唔會咁敏感。
    火星唔系最佳嘅宜居地,但確實最佳嘅一個選擇。
    火星上嘅大氣和氣溫系一個很大嘅障礙,但除此之外,火星和地球有很多相似嘅地方。
    火星上每天嘅長度和地球很類似,氣溫范圍也大致一致,與陸地嘅面積幾乎相當。地表下有豐富嘅水資源,喺陸地和空氣中還有很多重要嘅元素。大氣有所唔同,呢就系我哋需要 The Boring Company(由埃隆·馬斯克所創建。The boring company 公司嘅目的系為了解決美國地面交通擁堵問題)和佢嘅管道嘅原因。
    挖隧道嘅另外一個原因也和成本相關。「百分子五百萬」成本優化,不僅要求火箭嘅可重復使用。呢只系使到達火星更加經濟嘅四個要素之一。
    火箭技術嘅可重復利用性。呢個系 Space X 目前所關注嘅。CRS-13 已表明,目前呢一要素已成為現實。
    喺軌道上為火箭補充燃料。所需嘅燃料很多,但把所有需要到達火星嘅燃料都帶上系不可行嘅。
    喺火星上制造推進物嘅能力。如果無法喺發射時帶充足嘅燃料,還要帶上返回時嘅燃料,成本就會變得很高昂。新殖民者要做嘅第一件事就系建造一個加油站。
    制造合適推進物嘅能力。所有嘅證據都表明喺火星上制造合適嘅推進物系可行嘅。
馬斯克
    SpaceX 使用嘅燃料系 Methalox,呢個系甲烷和氧氣嘅結合物。為了制造甲烷,SpaceX 將會從火星大氣中收集二氧化碳(火星大氣中 96% 系二氧化碳),從地表收集礦物質水。通過呢種方式,公司可以生產出所有返程所需嘅燃料。
    Space X 計劃喺地球和火星之間創建一條必要嘅太空公路,包括搵到一種可以喺火星上制造足夠燃料嘅方式,以支撐航天飛機嘅返程。
    呢個航天設備唔會系當前使用嘅獵鷹和 Dragon 結合嘅一個產物。SpaceX 系度研發 BFR-Big Falcon Rocket(大獵鷹火箭)。獵鷹 9 可以將 22900 公斤嘅設備送到近地軌道,BFR 將能夠將 50 萬公斤嘅設備送到近地軌道。喺加上公司系度研發嘅 Raptor 發動機,到火星嘅行程將只需 80 天。
    之不過,喺成為火星人之前,我哋仍然系地球上嘅生物。喺 BFR 建造之前,另外一個獵鷹火箭仍喺勤力延長喺呢個星球上嘅使用壽命。呢個系馬斯克呢個戰略嘅一部分:建造一些當前真正有用嘅嘢以養活呢個未嚟嘅宏大計劃。
    使用可重復使用嘅火箭將物質送入近地軌道,將會比以前慳相當大嘅成本。甚至開啟了商業探索太空嘅可能性。
    Space X 計劃商業可行性嘅一個可以類比嘅就系航空飛機。如果波音公司嘅每架 737 僅喺飛行一次後就報廢了,從洛杉磯到拉斯維加斯嘅一趟行程每人將花費約莫 50 萬美元。因為唔使將每輛飛機喺飛行一次後就銷毀,同樣一段行程,波音公司只需收取 43 美元。
    呢就系馬斯克想要引入太空飛行嘅成本結構。到達火星嘅費用不可能系 43 美元,但會從當前嘅無法估量到只有 30~50 萬美元。貴咩,但呢個系可行嘅價格。
    當我哋開始降低軌道空間嘅成本時,呢家公司已不僅只系節約地球上出行嘅成本,佢已經將星際間旅行成本嘅節約變成了現實。波音公司可能會擔憂佢正為馬斯克嘅商業計劃提供模式。馬斯克不僅使用 BFR 進行地球到火星嘅飛行,佢也睇到使用 BFR 進行地球上飛行嘅可行性,咁速度會更快。
    一趟飛行路線,甚至第次軌道飛行,繞着地球飛行比常規飛行都會更快。馬斯克認為,喺呢種飛行軌跡下,人們可以喺一個小時之內到達地球上嘅任何地方。呢種飛行剛開始只有富人才能承受得起,但呢種價格一定會降到和常規飛行差唔多嘅價格。
    馬斯克所關注嘅長期未嚟嘅問題不僅僅系太空飛行嘅問題。氣候變化、核戰爭、人們導致各種其佢嘅災難,而呢些威脅喺馬斯克睇嚟,從長期嚟睇,都趕唔上人工智能對人種嘅威脅程度。
    2017 年 9 月,馬斯克公開表明,佢相信人工智能(以及喺國家層面為追求人工智能嘅競爭主導優勢)將最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佢講,呢個系比北朝鮮更大嘅威脅。喺所有對人工智能持異嘅人中,馬斯克系最堅決嘅,佢嘅公司 OpenAI 將成立冇幾耐,一個月前,呢個公司就干了一件其佢人工智能都冇做過嘅事情。
    參考資料:虎嗅網


相關推薦:

美媒析香港緣何成為全球最長壽地區
揭秘:美國政府可能為比特幣最大持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