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咗阿里巴巴,港交所仲會錯過螞蟻金服同小米嗎?

港交會
    ——
香港嘅吸引力喺下降咩?呢個微妙嘅假設可能並唔成立。
    上周,香港聯交所(港交所)公布了備受關注嘅IPO規則修訂嘅第二輪征詢意見稿,順利嘅話最快4月尾通過並實施。新規里嘅三個顯著變化系,針對同股唔同權企業,未盈利嘅生物科技公司,以及將香港作為第二上市地嘅政策放寬。啲想赴港IPO嘅內地互聯網公司和想把香港作為第二上市地嘅中概股呢下高興了。
    與4年前恪守規則、拒絕阿里巴巴嘅合伙人制度相比,港交所呢次主動求變已經算系邁出了很大一步。就算咁,新規里仲系為維護市場秩序與股東利益額外設置了各種門檻,比如同股唔同權公司上市時嘅市值唔得低於100億港元,AB股架構里B股票嘅投票權唔得超過A股票(普通股)嘅10倍,唔同投票權公司喺香港第二上市時預期市值唔低於400億港元,等等。
    唔難睇出港交所嘅一絲糾結,一方面系對修改規則嘅謹慎與克制,另一方面系對大型科技公司IPO嘅渴望。
    據德勤舊年底嘅數據,2017全年香港將增161只新股,總融資額為1282億港元。新股數量比舊年嘅120只增加了34%,總融資額卻比舊年嘅1953億港元下滑了34%。最主要原因系缺少超大型嘅IPO嚟「撐場面」。
    目前,港交所嘅全年IPO融資額基本穩定喺全球第三位,排喺紐交所和上交所之後,領先於倫敦交易所。排名背後嘅一個影響因素正系紐交所吸引嘅超大型IPO、特別系科技互聯網企業更多,而香港、倫敦市場缺乏呢種對象。
    唔得講佢哋缺乏呢種吸引力,都知馬雲當初對阿里嘅首選上市地點系香港。但快速發展嘅互聯網公司往往具備唔被一些傳統監管所認可嘅共性,比如創始人持股很低(導致采用AB股架構保證公司控制權),收入規模增長很快但長期蝕等。
    相比,政策更靈活嘅美國市場似乎對呢些「全盤照收」,瑞典音樂流媒體服務商Spotify打算采用不公開發行、只用公司存量股票掛牌紐交所嘅另類上市方式,SEC對此也系認可嘅,只系先前嘅個案極少罷了。
    從2017年香港新股嘅行業分布嚟睇,香港未成為科技公司IPO嘅樂土。2017年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喺香港新股中嘅占比為18%,甚至低於2016年嘅19%。金融服務業、消費行業嘅占比也喺下降,取代之嘅房地產、制造業等傳統行業新股比例嘅增加。房地產業喺2017年香港新股中占比28%,排名第一。科技
    可以講,香港市場對科技類公司嘅吸引力還唔夠。其實,出於IPO成本、文化差異、投資者溝通等方面嘅優勢,內地很多獨角獸傾向於喺香港上市,呢個規模龐大嘅獨角獸群體可以為香港市場注入很可觀嘅增量與活躍度。
    拿小米嚟講,有可能上演今年全球最大嘅一樁科技類IPO,跡象表明雷軍有較大概率會選擇香港。另一家比小米估值更高嘅超級獨角獸螞蟻金服呢?佢嘅上市計劃最近備受關注,2月初有外媒報道佢系度進行新一輪50億美元融資,並將其視為Pre-IPO輪。但螞蟻官方嘅態度系唔予置評,且上市冇時間表。
港交所
    外界對螞蟻金服嘅IPO似乎表現得比佢自己更興奮,但從公司內部動向與接近人士嘅態度睇,佢像外界期盼咁很快上市嘅可能性並唔大,而且「50億美元嘅Pre-IPO輪」一講也稍顯勉強。但有啲依家唔得排除,螞蟻金服未嚟有可能選擇A+H(上海、香港)兩地同時上市。
    馬雲已明確表達過希望螞蟻金服未嚟喺A股上市、回饋中國股民嘅意願,但呢並唔影響分一杯羹畀香港,畢竟呢個體量嘅IPO系各家都想爭搶嘅。你睇支付寶喺境外業務里做嘅最起勁嘅就數香港了,支付寶推出嘅第一個、也系目前唯一個境外本地版電子錢包就喺香港。
    呢次嘅綉球可能又將拋畀香港,選擇權就喺香港手里。呢一輪上市制度嘅修訂與拓寬計劃將幫助香港接住更多咁嘅綉球。
    話講返嚟,規則到底系該無條件堅守呢,仲系應該與時俱進、引領創新呢?痴迷於規則,不如痴迷於制定規則嘅初衷。
    參考資料:虎嗅網
相關推薦:


香港互聯網創業者點解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