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部公佈首批“新工科”研究項目

  香港中通社4月27日電 中國教育部日前公佈了首批“新工科”研究項目,旨在政策層面發力,升級高校傳統工科,促進培養人工智能“大國工匠”,提升國家實力。

  綜合媒體27日報道,日前,中國教育部印發《關於公佈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認定612個國家“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其中人工智能類項目達57個。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工科”的專業建設也成為目前中國高校學者之間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

  專家認為,“新工科”的建設需解決3個問題:從前的IT專業如何適應現在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傳統的工科專業怎麼和互聯網經濟相結合?非工科專業如何結合互聯網經濟?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首先就需要解決授課方式太傳統、專業教材缺失的問題。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科研處副處長王元卓介紹,通過大量調研發現,目前開設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專業的中國高校,老師用的教材種類較單一。對此,應建立創新型學院,其課程能更好地結合特定的應用場景;鼓勵企業加入教學,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平台,形成產教融合的一體化教學體系。

  據瞭解,“新工科”涉及電子技術類、計算機類、網絡與信息、新能源、功能材料等,是針對當前和未來產業發展轉型的需要而進行的學科改造與升級。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領域論文發表量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但頂尖人才仍然稀缺。目前,僅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學科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國的人才缺口就有150萬人。預計到2050年,相關領域的人才缺口會達到950萬人。(完)